日本姓氏數(shù)目超過十萬,一般由一至三個漢字所組成,少數(shù)也有四個漢字的。1870年,為了征兵、征稅、制作戶籍等的需要,明治天皇頒布了《平民苗字容許令》,容許包括以前不準擁有姓氏的平民在內的所有日本人擁有姓氏。但已習慣有名無姓的日本平民對此并不熱心,故創(chuàng)立姓氏的工作推行緩慢。因此,于1875年明治天皇又頒布了《平民苗字必稱令》,規(guī)定所有日本人必須使用姓氏。
日本姓氏歷史
古代日本人沒有姓,只有名。后來隨著生產的發(fā)展,特別是進入階級社會以后,在統(tǒng)治階級中間首先出現(xiàn)了氏和姓。氏是日本古代國家中的一種政治組織。每個氏都有自己的名稱,叫做“氏名”。氏名是根據(jù)該氏族在朝廷中擔任的職務或該氏族居住、管轄的地方命名的。例如,在朝廷中主管祭把的部門叫忌部,管理忌部的氏族便稱為忌部氏,而出云氏、近江氏則是統(tǒng)治出云、近江地方的氏族。日本古代的“姓”是賜與氏的稱號,以表示該氏的社會政治地位。姓有幾十種,它類似爵位,是世襲的。各姓之間等級分明。例如:臣、連、君、直等。除氏、姓以外,公元九、十世紀時還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稱號叫苗字。苗是苗裔、分支的意思。苗字即一個家族從氏族本家分離出去后的新姓。要言之,古代日本人的姓有氏、姓、苗字三個部分,分別表示一定的意義。一個古代貴族的姓名寫出來往往很長,如“藤原朝臣九條兼實”。其中:藤原是氏名,朝臣是姓,九條是苗字,兼實是名。后來,新的苗字大量增加,氏、姓、苗字逐漸合為一體,統(tǒng)稱為苗字:在今天的日文中,苗字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姓的意思.

在既有氏、姓又有苗字的貴族統(tǒng)治階級當中,天皇是一個例外。歷史上的日本天皇都沒有姓,只有名。在古代,天皇被認為是天神的后代,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因而也就沒必要有姓。不僅是天皇,就連皇后和天皇的子女也都沒有姓(天皇的女兒長大出嫁以后,可以姓丈夫的姓)。
氏、姓和苗字是權勢的象征,因此在名前面冠以這些稱號是當時日本統(tǒng)治階級的特權。而廣大勞動人民一直沒有姓,只有名。明治維新(1868年)以后,日本廢除了封建的等級制度,到明治三年(1870年),日本政府決定;所有的平民百姓都可以給自己取姓。但是由予長期形成的習慣,許多人還不想給自己取姓。為此,日本政府于明治八年(1875年)再次規(guī)定:所有的國民都必須有姓。從這時起,日本家家戶戶才都有了姓,子承父姓,妻隨夫姓,世代相承,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日本古代的武士,到了十一至十六歲時,都會舉行成年儀式,改換服裝,變換發(fā)型,這稱為"元服"。元服之前孩子們也有童名,但元服作為成人的標志,會起一個正式名。例如上杉謙信,元服之前叫"虎千代",既沒有姓,也不算正式的名,在他元服之后,繼承了家庭的姓――長尾,又會再起一個非正式名――平三郎(簡稱平三,即"通常被稱作"的意思),及一個正式名字"景虎",合稱長尾平三景虎。又如織田信長,童名為吉法師,元服之后叫織田三郎信長。
姓(苗字)的含義
日本人的姓均有一定的含義。以地名為姓是一大特征。例如:有的人住在山腳下,便以“山下”或“山本”為姓;有的人住在水田邊,便稱“田邊”。日本人的姓有許多是以“村”字結尾的,如:西村、岡村、森村、木村等,這些姓最初都是來源于地名或村名。此外,還有許多姓是表示大自然現(xiàn)象、社會生活百相、思想意識的。上至日月星辰,下至花鳥魚蟲,從職業(yè)住所到宗教信仰,幾乎都可作姓。例如:高崎,意為島嶼的突出部分,大庭,是宮殿前的廣場,白鳥、小熊是動物;若松、高杉是植物;高橋、鳥居表示建筑物;小野寺、西園寺表示宗教信仰;服部、秦則是古時從亞洲乃至世界各地到日本定居的歸化人(即移民)的姓。
日本女子出嫁后要隨夫姓,著名乒乓球運動員松崎君代結婚后隨夫姓改為“栗本君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日本新的民法規(guī)定:夫妻雙方可以根據(jù)婚前所定,或隨夫姓,或隨妻姓。但大多數(shù)日本女子婚后仍照日本的習慣隨夫姓。
名的含義
日本人的名也同樣具有一定的含義。例如:人名中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表示倫理道德;良、吉、喜、嘉等表示吉慶;龜、鶴、松、千代等表示長壽;君代等表示遠久,廣、博、浩、洋等表示智慧。有些表示死亡、疾病、邪惡含義的字,如:死、瘦、饑、苦、怪、邪等是人們所忌諱的,一般不用作名。
有些名具有特定的含義,如:山本五十六, “五十六”是因出生時其父年五十六歲而得名。日本男子的名多表示威武、英俊、忠信等內容。如:黑田俊雄、奧野高廣、和田英松等。此外,以排行為名也是男子名的一個特征。如:羽仁五郎、城山三郎、新田次郎(即次子)。男名的用字很廣,一般來說,如今以郎、雄、男、夫等字結尾的名較多,如:小林秀賴、三本武夫、岸俊男。明治維新以前,有許多男子叫“兵衛(wèi)”或“左(右)衛(wèi)門”。這類名起源于古代。公元八世紀時,天皇朝廷內設立了五個負責保衛(wèi)天皇和宮廷的軍事機構,即衛(wèi)門府、左右兵衛(wèi)府和左右衛(wèi)士府,臺稱五衛(wèi)府。那些最早叫“兵衛(wèi)”或“左(右)衛(wèi)門”的人多半是在各府中服役的軍士,有的則是這些軍士的直系親屬。不過,這些陳舊的名如今已經(jīng)很少有人使用了。
日本姓氏來源
因為日本人姓氏的可變性很高(因開創(chuàng)新家業(yè)、家族集團分支或收養(yǎng)關系等原因都可以改姓,這也是日本姓氏數(shù)目眾多的主要原因)。所以日本姓氏的來源十分復雜,眾說紛紜。一般來說,日本的姓氏可以分為兩類:自古就有的和從《苗字必稱令》后創(chuàng)立的。
日本最大的姓氏是佐藤,其來源一說是來源于藤原秀鄉(xiāng),即藤原家中擔任擔任過左衛(wèi)門尉的人的后裔。也有說可能是因為日本人普遍希望自己的家族興旺,就像可以擔任公家的藤原氏一樣。相類似的是其他眾多帶有“藤”這一字眼的姓氏,寄托了同樣的期望。日本第二大的姓氏是鈴木,和佐藤類似的,來源于古時候的武將的姓氏。
日本人的姓氏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諸如川、田、山、野之類的字眼,有人認為與他們民族向往自然不無關系。但主要是因為《苗字必稱令》的關系,當時文化不高的平民只能采用他們熟悉的名稱。上至日月星辰,下至花鳥魚蟲;從職業(yè)、住所到自然現(xiàn)象等等皆可以為姓。比如渡邊就是住在渡口附近的,而鵜飼則是飼養(yǎng)魚鷹的漁夫。
在日本,各地的姓氏分布是不一樣的,這和其民族構成有一定的關系。例如在沖繩“與那國”比較多,這是因為古時那里是琉球國的緣故。而北海道地方“金田一”并不少見,這是因為那里是阿伊努族聚居的地方。
日本的大姓大多是由日本戰(zhàn)國各個貴族、名人、大名和其重臣發(fā)展來的。
1.他們的姓有自己起的,(比如羽柴,豐臣秀吉曾用羽柴秀吉,羽和柴分別取自當時織田信長重臣丹羽長秀與柴田勝家的姓。)
2.還有天皇或自己上級(一般是大名)賜的,豐臣就是。
3.雖然更多是源自之前的家族,但是平民是沒有姓氏的。
日本姓氏來歷屬性
一般的括號中是該姓氏可在百度百科中查到的人名,部分是虛擬人物(動漫,小說的人物)。除此之外,括號中的內容為注釋。如果有注釋的姓氏將不會再列舉可查的人名。
地名型
例如:江戶川(江戶川柯南)、長谷川(長谷川博己)、中野(中野良子)、豬爪(豬爪慎一)。
氏型
與古代的"氏"關系很深的姓氏。
如:蘇我(蘇我屠自古)、物部(物部布都)、藤原(藤原妹紅)。
物象型
與動植物、器物、建筑物等物象有關的姓氏。
如:楠木(楠木正成)、機(桌子)、辻堂(辻堂美由梨)、沓(鞋子)。
職名型
與職業(yè)、役職、官職等有關的姓氏。
如:目(守介掾目四等官的最后一等)、衛(wèi)門、鍛冶。
名前型
名前是名字的意思,由名字發(fā)展而來的姓氏。
如:源內、為貞、二郎。
略姓型
由原來的姓氏簡略而得的姓氏。
如:宗(惟宗)、追(追田)、物(物部。由此可見,"物"姓至少有兩種屬性了)。
當字型
似乎是原姓只有讀音,漢字是后來才胡亂湊的。
如:池鯉鮒、不死原、新文。
佳字型
直接用祥瑞字眼作姓氏。
如:寶木、增滿、龜龍,龍宮(龍宮禮奈)
轉字型
轉音、轉字(類似于使用了通假字)而生的姓氏。
如:若旅わかたび(若田部わかたべ的轉字、轉音)、棉谷(棉屋的轉字)。
消失姓
已消失的古怪姓氏。
如:言語同斷、色魔。
信仰型
與信仰有關的姓氏。
如:釋迦牟尼佛、調月、星、天道
佛教型
與佛教關系很深的姓氏。
如:大佛(大佛彈)、釋、舍利弗。
神道型
與神社、神道關聯(lián)很深的姓氏。
如:三輪、神、福神。
古代型
與古代姓氏關系很深的姓氏。
如:武內(武內崇)、主、額田。
外來型
外國傳入日本,或與外國關系很深的姓氏。
如:李、秦、鄒、關。
沖繩型
與沖繩關系很深的姓氏。
如:與那原、上江洲(上江洲誠)、東風平。
賜姓型
由下賜而得的姓氏。
如:橘、留目、日本、豐臣(豐臣秀吉),源。
合字型
由原姓中的兩字相合并而生的姓氏。
如:麿(麻呂)、小柴(小此木)。
商業(yè)型
與商業(yè)有關的姓氏。
如:魚屋(魚店)、酢谷(醋店的意思,"谷"是"屋"的同音轉字,下同)、絲谷。
皇族型
與皇室、皇族、宮家等有關的姓氏。
如:有棲川(有棲川有棲)、大后、閑院。
人名型
從一般性的人名稱呼發(fā)展而來的姓氏。
如:民、奴、早乙女。
阿伊努型
與日本的少數(shù)民族阿伊努族有關,或從阿伊努語發(fā)展而來的姓氏。
如:小比類卷、金田一(金田一耕助)、石狩。
公家型
與公家有關,從稱號等發(fā)展而來的姓氏。
如:九條(九條月夜)、河鰭、公卿、菊。
復姓型
與中國的復姓意義不同,有的是單獨而有的指由兩姓甚至更多合并而生的姓氏。
如:長曾我部、竹田川邊、疋田齋藤。
部民型
從古代職業(yè)部、名代部、子代部等部民發(fā)展而來的姓氏。
如:祝部、服部(服部平次)、忍海部。
かばね型
這個比較費解,かばね是對上古的一些姓的稱呼,看到例子后閣下可能就明白了。
如:直、連、臣。
蝦夷型
與蝦夷有關的姓氏。
如:俘囚、夷、胡、夷俘、蝦夷(原本大和朝廷侮辱蝦夷族的詞匯)
事象型
與事件、變故、原由等相關的姓氏。
如:栗花落(栗花落杏子)、月見山、一入。
藝名型
從雅號、藝名、筆名、別稱等發(fā)展而來的姓氏。
如:幸若、錦城齋、善阿彌。
敬稱型
由敬稱發(fā)展而來的姓氏。
如:卿、王、殿。
屋號型
由屋號發(fā)展而來的姓氏。
如:瀧の屋、增田屋、角谷(角屋的轉姓)。
族名型
由種族名發(fā)展而來的姓氏。
如:隼人、土蜘蛛、熊襲。
數(shù)字型
一些帶有數(shù)字的姓氏
一之瀨(一之瀨琴美),二藤,三井(三井壽),四谷(四谷琴子),五島(五島龍),六岡,七海(七海奈奈),八板(八板清定),九原,十條(十條紫苑)
未詳型
成因不明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