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美國音樂學院申請,美國留學必備的3種能力,你知道嗎?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林曉東教授曾做過一項調(diào)查,他請35位美國大學教授來談談他們教過的中國學生常會遇到哪些問題、建議他們提高哪些技能。關于給中國留學生的建議,35位美國大學教授回答了兩個問題:

Question
1、在你們的課堂上,中國學生經(jīng)常遇到哪些困難?
2、你會建議中國學生提高自己的哪些技能,從而讓他們在學術(shù)上獲得成功?
這些教授執(zhí)教于美國各地不同類型的大學,所教授的課程涉及科學、人文、商科和工程等等,他們的回答可以比較全面地代表美國教授的普遍看法。
歸納這些教授們的答案,有三種技能是所有教授都提到的:
1)良好的寫作能力。
2)提出問題并批判性思考問題的能力。
3)表達和溝通能力,特別是跟教授和同學。
下面我們就具體分析一下這些能力。
1、良好的寫作能力
“坦率的講,寫作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不光中國學生覺得難,每一個學生都覺得難?!奔又荽髮W洛杉磯分校的Siegal教授這樣回答。
但為什么中國學生覺得寫學術(shù)文章尤其難呢?
西北大學經(jīng)濟系的Voli教授的回答很給我們啟發(fā),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學習都很勤奮刻苦,他們也很聽話。教授布置的任何作業(yè)他們都會盡全力完成。然而,他們只是把教授告訴他們的或者書上說的寫下來,他們太習慣于復述別人的觀點,卻不能說出自己的故事、形成自己的觀點。這是最大的問題——沒有自己的觀點。
如果去問中國學生為什么覺得寫作難,他們的回答可能如出一轍:“在本科的時候沒怎么寫過這樣的東西,老師也沒教過該如何寫學術(shù)的文章。”從學生們交上來的論文來看,他們確實需要提高寫學術(shù)性論文的能力,好多學生要么無法明確地提出自己的觀點,要么不知道如何佐證自己的看法。
是不是英語的能力,
限制了他們的寫作水平?
把這個問題提給很多教授,他們都說,英文水平確實會有所影響,但是還有更重要的兩個因素:大量閱讀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在美國讀書的中國學生常常抱怨教授們布置的閱讀材料太多了。確實,在美國讀大學或者研究生,每周的閱讀量動輒就上百頁。一個歷史系的教授說,每兩周讀一本厚厚的大部頭著作對她的學生來說是家常便飯。
范德比爾特大學工程學院的Jonnason教授說,“要想寫得好,首先要多讀。一個讀過50本書的人肯定比只讀過2本的人寫得好?!?/span>
此外,不少美國教授指出,工作經(jīng)驗和社會經(jīng)歷的不足也導致了中國學生在寫文章的時候很難把理論和實踐結(jié)合起來。其實,必要的社會實踐和經(jīng)歷不僅是文學創(chuàng)作者不可或缺的條件,對學術(shù)寫作同樣也有很大的幫助。
2、提出問題并判斷思考的能力
多位教授在問卷回答中指出,中國學生在課上需要更主動更積極地參與,而不是被動地坐在那里聽。他們需要有質(zhì)疑能力,需要問問自己哪些證據(jù)可以證明或者證偽前人或者其他人提出的觀點。
對于中國學生習慣以考試成績高低論優(yōu)劣的思維模式,這些教授們頗有微詞也頗為擔心。他們認為考試分數(shù)決不是唯一尺度,學生思考能力的提高是評判學習效果重要指標。
斯坦福大學心理系的Johnson教授說,“如果你的目標是創(chuàng)新,你的美國教授肯定愿意跟你一起合作或者協(xié)助你。但是,這需要你有尖銳的看問題的眼光去質(zhì)疑已有的知識,而不是重復那些別人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理論?!币晃患~約大學的教說,“中國學生很善于總結(jié),但不善于批評、分析和提出自己的觀點?!?/span>
為什么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對留學生們?nèi)绱酥匾?
這是因為提問可以把閱讀從靜態(tài)的、單向的看變?yōu)閯討B(tài)的、雙向的交流,是一個深度理解的過程。
提出問題的過程,讓同學們可以思考所讀內(nèi)容的表達是否清楚明白,是否符合邏輯,是否還有其他更為恰當?shù)膫鬟f信息的方法。
提問除了對理解學術(shù)文章大有裨益,對于有效的社會性交流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發(fā)現(xiàn)共識
首先,提問可以幫助交談雙方發(fā)現(xiàn)共識所在,這在協(xié)作或者團隊性合作中尤其重要。
控制話題的走向
其次,提問有利于控制話題的走向。還是以課堂討論為例,通過提問可以幫助你把話題轉(zhuǎn)移到自己擅長的方向上來,實現(xiàn)了成功的話題轉(zhuǎn)移還擔心自己無話可說嗎?事實說明,許多中國學生覺得參與課堂討論難也跟他們不會問問題有關。
交流更加明確
第三,提問可以讓交流的目標更加明確,讓交流的過程更加有效,可以避免雞同鴨講的狀況。
3、良好的表達和溝通能力
亞利桑那大學的Levin教說在答卷中抱怨,“不論怎么鼓勵中國學生,他們就是不說話!在課上,最安靜的一群人肯定是中國學生。他們不說話,教授無法確定他們是否聽懂了所講的內(nèi)容?!?/span>
伯克利大學教育學院的教授Gomez反饋說,“中國學生只有在得了低分后才找教授溝通。其實,他們應該早點來跟教授討論一下怎樣才能得高分,他們完全可以利用課外的時間和機會更好地跟教授進行溝通啊?!?/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