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如今留學已發(fā)展成為一種趨勢,一種逐年遞增的趨勢,由于距離相近,韓國受到很多留學生的關注。去韓國留學,要了解韓國。下面為大家介紹韓國國歌的發(fā)展史。
愛國歌(朝鮮語:???/愛國歌)是韓國國歌,全首歌總共有四段,但普遍只唱第一段和副歌。如字面所示,《愛國歌》就是指熱愛自己國家的歌。韓國最早創(chuàng)立的民間報刊"獨立新聞"曾于1896年時刊登了多版本的《愛國歌》歌詞,但當時《愛國歌》的旋律還未確定。后在公元1897-1910年大韓帝國時期,《愛國歌》的旋律被定為軍隊曲,稱《大韓帝國愛國歌》。1902年再經(jīng)修改后《大韓帝國愛國歌》被使用于國家的重要慶典上。最早的《愛國歌》是在1907年間為了提升國民的愛國心以及在國權被奪的情形下保持獨立精神而創(chuàng)作的?,F(xiàn)在的《愛國歌》歌詞是經(jīng)過多次改版后確定下來的。
普遍認為韓國國歌的歌詞在19世紀末由政治家尹致昊或獨立派領導者與教育家安昌浩譜寫。起初,韓國國歌采用了蘇格蘭民歌《友誼地久天長》的旋律。日本統(tǒng)治時期(1910年-1945年)這首歌是被禁唱的,但當時海外的朝鮮人依然用它來表達自己對國家獨立的渴望。
作曲家安翊泰(音譯)(1905-1965年)深感不適合拿其它國家的名謠旋律來作自己國家的國歌曲,于是在1935年重新創(chuàng)作了國歌曲,立刻被當時的臨時政府所采用。但直到1945年大韓民國成立前,韓國國歌仍是以“Auld Lang Syne”版本為主。1948年大韓民國政府正式宣布前臨時政府采納的愛國歌為韓國國歌,此后所有的學校和國家機關開始統(tǒng)一使用該愛國歌。
因為韓國國歌多處音調過高,導致很多人難以順利唱完。為此韓國首爾教育廳于2014年8月12日發(fā)布消息稱,為了方便學生演唱,教育廳將國歌的音調調低3度,新編了更適合演唱的國歌版本,并已經(jīng)在一線學校中普及。新版韓國國歌由來自首爾煙村小學和首爾藝術高中合唱團的100名學生演唱,除此之外,還錄制了幼兒園、小學生、中學生版以及普通版,供不同對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