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共和國(葡萄牙語:República Portuguesa),簡稱“葡萄牙”,是一個位于歐洲西南部的共和制國家。東鄰同處于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葡萄牙的西部和南部是大西洋的海岸。除了歐洲大陸的領(lǐng)土以外,大西洋的亞速群島和馬德拉群島也是葡萄牙領(lǐng)土。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羅卡角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葡萄牙語是2.4億人的共同母語,也是世界第六大語言。
葡萄牙自1143年脫離西班牙成為獨立王國。15~16世紀起,于大航海時代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亞洲、非洲和美洲建立起大量殖民地。1494年和西班牙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意圖將世界瓜分為二。1580年被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侵占。直到1640年才擺脫西班牙的統(tǒng)治。1822年,最大殖民地巴西獨立,葡萄牙國力開始衰退。1820年~1910年為君主立憲制國家。1910年10月5日革命推翻了葡萄牙王國,建立共和國,1926年5月建立軍政府。1932年薩拉查就任總理,1974年葡萄牙殖民地戰(zhàn)爭結(jié)束,反戰(zhàn)的康乃馨革命爆發(fā),葡萄牙重新成為西方民主制度國家。
葡萄牙是歐洲各國中殖民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國,自從1415年攻占北非休達到1999年澳門主權(quán)移交,殖民活動長達近600年。昔日龐大的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lián)合王國,曾包括世界53個國家和地區(qū)。
葡萄牙是一個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擁有相當完善的旅游業(yè),也是歐盟成員國之一,歐元和北約創(chuàng)始成員國之一。還是世界貿(mào)易組織、聯(lián)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葡萄牙歷史:
最初遷入今日的葡萄牙一帶的是尼安德特人,后來被智人所替代。葡萄牙早在公元前1千年,已有凱爾特人在伊比利亞半島定居下來。
羅馬人于公元前219年初次入侵伊比利亞半島。公元前140年前后,羅馬人征服了葡萄牙,將其劃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稱為琉息太尼亞省,并一直統(tǒng)治到公元5世紀。
公元5世紀日耳曼部落(包括斯維比人、汪達爾人和阿蘭人)入侵伊比利亞半島。后來這些部落都被西哥特人逐出伊比利亞半島之外。
711年北非穆斯林摩爾人入侵伊比利亞半島,西哥特王朝滅亡了,僅葡萄牙北部的阿斯圖里亞斯高地還在信奉天主教的哥特貴族的手里。哥特人在阿斯圖里亞斯便開始發(fā)起“收復失地運動”,旨在跟南部穆斯林政權(quán)作戰(zhàn),重新統(tǒng)治伊比利亞半島。
1179年該地區(qū)成為葡萄牙王國,隨著重新取得穆斯林所占據(jù)的部分而擴張起來?,F(xiàn)代歐陸的葡萄牙疆界是在1270年國王阿方索三世手中完成的。
15、16世紀乃葡萄牙的全盛時代,在非、亞、美擁有大量殖民地,為海上強國。這時代期間,不論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上,葡萄牙都已遠遠超越歐洲其他國家。
葡萄牙的殖民帝國成立于1415年8月21日,當航海家亨利率領(lǐng)葡萄牙艦隊征服北非的伊斯蘭貿(mào)易中心休達。隨后葡萄牙的航海家與探險家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亞速爾群島、佛得角、比奧科島、圣多美島、普林西比島和安諾本島等無人居住的島嶼。
1471年,長期與西班牙爭奪的北摩洛哥城市坦幾亞終于被葡萄牙人占據(jù)。
1488年春天,葡萄牙航海家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爾灣,為后來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險家瓦斯科·達·伽馬開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1498年5月20日達·伽馬終于到達離印度城鎮(zhèn)科澤科德不遠的海灘。
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初次看到巴西的海岸。
1501年,卡布拉爾發(fā)現(xiàn)了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1507年也到了毛里求斯。
1510年,阿爾布克爾克征服了印度的果阿地區(qū)和馬來西亞的馬六甲(1511年)。
1514年以后,葡萄牙的航海家到了遠東的中國和日本。1517年,葡萄牙商人及官員費爾南·佩雷茲·德·安德拉德到了廣州,而其與明朝朝廷的交涉被稱為近代中國與歐洲接觸的開端。葡萄牙人于1542年意外發(fā)現(xiàn)了日本,后來很多歐洲商人和傳教士被吸引到日本(參見南蠻貿(mào)易)。1557年,葡萄牙人租借澳門,并開始與中國進行貿(mào)易。
1522年,葡萄牙探險家斐迪南·麥哲倫所率領(lǐng)的西班牙船隊首次環(huán)航地球。
1553年,開始有葡萄牙人在澳門居住。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與清朝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正式通過外交文書的手續(xù)租借澳門,這也成為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領(lǐng)地(以1553年算起)。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實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認澳門是被葡萄牙非法侵占的,并首次提出把澳門交還中國。由于當時不具備適當?shù)慕唤訔l件,時任總理的周恩來提出暫時維持澳門當時的狀況。
但隨著其他歐洲國家繼取得海上霸權(quán)后,葡萄牙實力有所下降。1580年因皇室姻親繼承關(guān)系,曾被西班牙侵占,直到1640年才擺脫西班牙統(tǒng)治。葡萄牙的殖民地同時被荷蘭人和英國人攻擊。
17世紀間,大量葡萄牙人移民到巴西,直至1709年為了防止人口流失約翰五世下令禁止葡萄牙人移民。
1755年11月1日早晨,里斯本發(fā)生9級地震,地震所造成的損失加上接踵而至的海嘯和火災(zāi)將整個里斯本夷為平地。這場災(zāi)難是當時葡萄牙經(jīng)濟無法承受的沖擊。但此時的葡萄牙帝國仍然強大,隨著大英帝國和法蘭西帝國的崛起,葡萄牙帝國逐漸沒落,到1999年葡萄牙將澳門交給中國后,葡萄牙帝國500多年的歷史結(jié)束。
1807年拿破侖進攻葡萄牙,同年12月1日占領(lǐng)里斯本。直到1812年因得到英國相助才擺脫法國的統(tǒng)治。1808年葡萄牙王室與大部份里斯本貴族逃亡到巴西里約熱內(nèi)盧,從1808年到1821年把這個城市當作葡萄牙的首都,是當時歐洲僅有的不在歐洲本土的首都。
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lián)合王國
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lián)合王國
1820年8月,葡萄牙發(fā)生了自由黨人的革命,新政府的頭項措施是請流亡到巴西的國王若昂六世回國。若昂六世最終決定帶著幾乎所有的王室成員和大臣們回國,1821年7月在里斯本登陸。
若昂六世回國后,葡萄牙的第一屆立憲議會企圖取消若昂六世受給巴西的各種特權(quán),使巴西重新陷入殖民地的境地。巴西人民早已習慣有一個自己的國王和政府,這種做法進一步刺激了巴西人民要有自己的國王和政府的情緒。巴西不能接受對其特權(quán)的取消和再次淪為殖民地。若昂六世的兒子佩德羅決定留下來反對葡政府的這項決議,若昂六世也默許了兒子的做法。
1821年12月,葡議會以完成政治教育為由,敦促佩德羅回國,并規(guī)定巴西各省直接受里斯本管轄。在巴西獨立派的推動下,佩德羅拒絕了葡議會的命令,建立了以若澤·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為首的新政府,并與1822年5月自立為“巴西永久的保護者”。葡議會因此廢黜了其巴西攝政王的職務(wù)。1822年9月7日,剛到達圣保羅的佩德羅獲悉了此決議,于是在依皮朗加河畔拔劍宣誓“不獨立,毋寧死!”(葡萄牙語:Independência ou Morte!),正式宣布了巴西的獨立。
1822年10月12日,佩德羅稱巴西皇帝佩德羅一世,并于1822年12月1日舉行了加冕儀式。
1910年10月的革命推翻了君主制,成立第一共和國。
1926年5月,發(fā)生軍事政變,卡爾莫納元帥上臺,建立軍事獨裁政府。
財政部長安東尼奧·薩拉查于1931年組織“國民同盟”,1932年升任總理以因應(yīng)財政危機,次年制定新憲法,建立其帶法西斯性質(zhì)的新國家體制(Estado Novo,葡萄牙歷史上的“第二共和國”),成為獨裁者。薩拉查對內(nèi)推行法西斯專政,對外于1936年追隨德、意法西斯,幫助佛朗哥叛軍進攻西班牙共和國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名義上保持中立,實際上親近軸心國集團。戰(zhàn)后于1949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同年6月接受馬歇爾計劃。1951年與美國簽訂“軍事援助協(xié)定”,其后又簽訂各種協(xié)定,允許美國在葡萄牙及其屬地建立軍事基地。
1974年4月25日,發(fā)生所謂康乃馨革命,一批中下級軍官組成的“武裝部隊運動”推翻了持續(xù)42年的極右政權(quán),開始民主化進程。
1986年,蘇亞雷斯成為60年來的第一位文人總統(tǒng)。
1979年2月8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1986年,加入歐共體;1999年成為首批加入歐元區(qū)的國家之一。
1999年12月20日,根據(jù)中葡兩國于1987年簽署的《中葡關(guān)于澳門問題的聯(lián)合聲明》,將澳門主權(quán)交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