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生想換賽道去日本讀修士,最擔心的就是“跨專業(yè)行不行”。官方統(tǒng)計顯示:設計轉映像成功率約六成五,音樂轉媒體藝術約四成二。差距不在天賦,而在作品集和理論補強的完整度。下面把成功申請者都做了什么,拆解成可照抄的步驟。
一 先確認跨專業(yè)成功率
? 設計→映像:65%
原因:視覺基礎通用,缺的是動態(tài)敘事,補齊即可。
? 音樂→媒體藝術:42%
原因:需補影像語言和交互邏輯,準備周期更長。
結論:跨得越遠,越要提前動手。
二 作品集要求速覽
以多摩美術大學為例:
? 3個系列作品
1 原專業(yè)代表作——證明基本功
2 跨專業(yè)嘗試作——展示學習能力
3 結合兩者的新方案——體現(xiàn)個人視角
? 2000字創(chuàng)作說明
用簡單句寫清“為什么做、怎么做、下一步想解決什么問題”。
頁數(shù)控制20頁以內,PDF橫版,文件大小不超10M。
三 理論補強的最短路徑
必讀書單
1 貢布里希《藝術的故事》——西方藝術史框架
2 日本デザイン史——掌握戰(zhàn)后日本設計脈絡
3 メディア蕓術入門——媒體藝術基礎概念
閱讀順序:先通讀藝術史,再看日本案例,最后聚焦媒體藝術。
配套筆記:每章寫100字中文摘要+50字日文關鍵詞,面試時可當場引用。
四 時間軸示范
? T-6個月:完成原專業(yè)作品集整理
? T-5個月:閱讀必讀書單并寫摘要
? T-4個月:開始跨專業(yè)作品實驗
? T-3個月:定稿作品集+創(chuàng)作說明
? T-2個月:校內模擬面試,改邏輯漏洞
? T-1個月:上傳作品集,打印備份
五 常見疑問
Q 不會寫代碼能申媒體藝術嗎?
A 可用Processing或TouchDesigner做交互原型,重在思路清晰。
Q 作品必須動態(tài)影像嗎?
A 靜態(tài)裝置+故事板也可,只要能展示時間軸概念。
Q 跨專業(yè)會被加試嗎?
A 部分學校加30分鐘小論文,題目圍繞“新舊媒介關系”,提前準備兩篇模版即可。
日本留學藝術跨專業(yè)申請,核心是讓教授看到“基礎夠用、潛力明顯”。按上面的作品集結構和理論書單執(zhí)行,成功率會隨準備完整度直線上升。把三個月留給實驗與打磨,就能把跨專業(yè)的劣勢變成個人特色。
關于留學的問題可以隨時聯(lián)系芥末留學老師進行免費咨詢哦!